第53章(1 / 2)

加入书签

蛇颈龙类化石,出土于英格兰

难道在无人探索的大洋某处,还有蛇颈龙活着?

上次人类「发现」蛇颈龙还是「尼斯湖水怪」那次,尼斯湖尽管湖面宽广,但对于蛇颈龙来说生存依旧空间有限,专家认为,大洋更适合蛇颈龙生活,所以在太平洋打捞出蛇颈龙腐尸比尼斯湖看到蛇颈龙更合理。

但是还有一个疑问需要探讨,就是「瑞洋丸号」上发现的生物尸体脖颈的长度远远短于蛇颈龙化石,对于此,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的小岛郁生给出的解释是,作为蛇颈龙 7000 多万年后的后裔,存在进化的可能,脖颈变短有利于适应更小的生存环境。

这个说法尽管无法通过事实验证,但是却可以得到其他物种的佐证。

例如 1983 年,南非发现了活着的腔棘鱼,一个被认为 8000 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的物种,但活着的腔棘鱼与它的祖先比起来体型缩小很多,从而保证它适应现在的地球环境,如下降的氧含量,骤减的食物种类。

这个说法得到了法国自然博物副馆长包雪女士,以及一些新西兰生物学家的支持。

一时间,整个日本陷入日本渔船「瑞洋丸号」打捞出了蛇颈龙的尸体的兴奋中,报纸上遍布「这可能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活着的蛇颈龙」的报道。

(三)蛇颈龙

还有什么新闻能比打捞到大型古生物尸体更容易登上热搜的?

还是热乎乎的腐尸,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化石。

瑞洋丸号打捞到蛇颈龙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欧洲,英国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奥韦恩·惠勒看到图片后却认为这不是蛇颈龙,而是大鲨鱼。

首先,世界各国的海滨城镇都曾发现过许多「海怪」尸体,例如 1934 年发现于哥伦比亚亨利岛的海怪尸体,1961 年发现于法国旺迪以及 1970 年发现于马萨诸塞州的海怪尸体,最终都被证明是一条腐烂的鲨鱼,他认为这次也不例外。

之所以瑞洋丸号上的「海怪」是头小颈长,是因为鲨鱼属于软骨鱼,没有硬骨架,当鲨鱼死后,尸体逐渐腐烂时,头部和鳃部先从躯体脱垂,这样就形成一个细长的「颈」,末端像个小小的头。

鲨鱼猜想的复原手绘图

但是,根据日本科学家和记者的调查,指出了种种否定「鲨鱼猜想」的证据:

首先,怪物的肉红白相间,粉嫩嫩的,但鲨鱼一般是纯白色的。

其次,鲨鱼的肉通常有一种特殊的尿臭味,这是因为鲨鱼并无排尿专用的器官,其产生的尿液只能利用渗透压从全身排出,所以鲨鱼的尸体通常会又一种奇特的骚臭味,有经验的渔民都会闻出来,但瑞洋丸号上的船员都没有闻到。

另外,正如奥韦恩·惠勒所说,鲨鱼的骨架确实较软,那么尸体腐烂时软骨也会随之腐烂,自重超过 2 吨的鲨鱼当时被起重机吊起来的时候,应该瞬间就垮掉摊在甲板上了,而不是一直稳稳地高高悬挂。

最后一个原因是打捞上来的海怪脂肪层较厚,而且覆盖全身,而鲨鱼只在肝脏里才有脂肪,所以判断不是同一物种。

因此大家开始一致认为蛇颈龙之说,日本的漫画家还根据照片上的尸体画出了蛇颈龙的躯体。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