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近乡情怯,近嫁心怯(1 / 2)

加入书签

第三百六十六章:近乡情怯,近嫁心怯

  属下闻言皱了皱眉头,不过随即,他的眉头舒展,便笑着点了点头。

  明白了,悟了。

  属下退下之后,不一会儿,就有江东的官员前来求见的。

  如今江东和上尧合并,并称为上尧,而划江东为州,即便江东的足足能够有四个大州疆域体量,但是张殊同为了保存江东这个江东百姓世世代代自从齐天子之时就有的名字,也为了避免分封之后再出齐天子之乱,因而江东如今划为州,原来的都城江宁划为郡,郡之中皆有太守,所以此时此刻求见拓跋政宗的,便就是张殊同新封不久的江宁太守。

  江宁的王宫被封,此后也不再开启,如今拓跋政宗入乡随俗,即便是赖在江宁潇洒两天,也遵守着张殊同定的规矩,是在王宫之外的一处行宫处落脚。

  不过江东的王行事奢靡,就算是行宫,也比上尧靖城内除了天子明堂之外的所有的宫殿都还要华丽。

  拓跋政宗在江东呆着还挺舒服。

  而江宁的太守此番过来,谈的还是拓跋政宗出嫁的事情。

  拓跋政宗和张殊同这次从蛇余回来之后,合并敦煌和上尧,携手共治,并且再补办一场婚礼的事儿,便也迅速的传遍了上尧和敦煌。

  自然,江东也传了个遍。

  如今对于很多江东百姓来说,他们对待拓跋政宗和张殊同的态度也有了不少改观,毕竟江东的百姓减了赋税,且江东现在也可以与敦煌俾灵两国往来贸易,即便现在是乱世战时,来往不多,但是俾灵的灵药,敦煌的宝石和宝马,对于富足且爱美的江东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宝。

  而对于敦煌和俾灵来说,江东的晾晒的鱼干和粮食布匹,则是能让他们活下去的仰赖。

  俾灵和敦煌的百姓哪怕是生在神佑之地,珍宝遍地,但是对于百姓来说,西北荒地,自然是有饭吃,能吃得饱,活得下去,才是紧要的。

  这往来通商,对于各国来说,都是十足的好事。

  所以江东的百姓,即便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九地蛮荒的印象,这几十年之内恐怕是难以消散,但是不打起来就是好事,拓跋政宗不奢求那么多。毕竟人心的成见磐石不可转也。

  回头把官话和文字都统一了,各地交流起来畅通无阻之后,就会好些了。

  而江宁的太守此番前来,自然首要的,便就是道喜。

  只见江宁太守对拓跋政宗行礼之后,便道:“微臣代江宁百姓恭贺国君新婚之喜,也恭贺敦煌上尧两国共治之盛举。”

  这江宁太守说的是上尧话,毕竟江东的人敦煌话不会说,但是上尧官话都是多多少少会几句的。

  所以正常的交流仍旧是不成问题。

  拓跋政宗抬了抬手,勾了勾嘴角,道:“太守无需客气,快起来吧。”

  自从把江东划给上尧之后,拓跋政宗对江东人的态度也客气了不少。

  好歹还愿意给人家一点儿笑意。

  江宁太守看见拓跋政宗态度还不错,缓缓的咽了口吐沫,从袖中掏出一个精美的木椟,道:“今朝国君大婚,微臣和江宁的百姓在得知国君大驾江宁的时候,微臣与全城百姓一起,为国君献上两颗东珠,祝二位国君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拓跋政宗闻言颔首,笑了:“太守有心了,多谢。”

  说着招呼左右的守卫,从江宁太守的手里取过木椟,拓跋政宗接过打开一看,不禁赞叹了一声。

  只见这两颗东珠白亮莹润,且足足能够有鸡蛋大小,这得是养了多少年的老蚌方才能够育出这么大的珍珠,且这珍珠算得上是正圆。

  啧啧,虽说江宁可以说是江东最富足的地方,但是江宁之富,还是超出了拓跋政宗的想象。

  “好东西。”拓跋政宗并不吝啬赞叹。

  “国婚是大事,再贵重的东西,也比不得咱们江宁百姓的心意。”江东太守笑着回答道,语气诚恳,毕竟现在江东百姓的日子眼见着是又好过了不少,赋税一轻,什么都轻了,现在世道乱了,江东之前那个昏聩无能的国君不战而降,百姓们都是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现下江东太平了,且有了上尧和敦煌两座大靠山,尤其是现下两国合并共治,江东百姓的心便就更是踏实了不少。

  况且,眼前的这个传说中贼不是个东西,杀人如麻,蛮荒无礼的敦煌部族,从一开始的破开城门,到现在二度回銮,都没有做出什么烧杀抢劫的事情来。

  单就凭着拓跋政宗带的兵守规矩这点儿,江宁太守和江宁的百姓就都敬他。所以全江宁的百姓都为拓跋政宗出了份子,做嫁妆。

  拓跋政宗还不知道自己在江宁已经算是得了人心,他就觉得江宁真他娘的有钱。

  回头把江宁行宫当成自己第二个落脚之处也不错。

  委屈不了自己。

  拓跋政宗想到这儿,心情大好,不知不觉的也就跟江宁太守多说了几句话。

  而江宁太守也跟他聊的挺高兴的。

  俩人聊来聊去,聊到最后,江宁太守突然问了一句:“国君,不知共治之后,我们国号您同陛下拟订好了吗?”

  拓跋政宗眉头一跳,倒吸了一口凉气。

  确实。

  他还没跟殊同俩谈呢。

  殊同这把他送到江东之后就匆匆忙带着兵回了上尧处理内务顺便操持婚礼事宜了。

  本来拓跋政宗这心里头就有点儿慌。

  慌啥呢,慌上尧那些老古董呗,那些老古董绝对是他们俩感情路上最大的阻碍,拓跋政宗真的怀疑,他们家殊同天长地久的跟那些老古董们呆在一块儿,本来就够死板的了,迟早也能变成一个小古董。

  拓跋政宗还是挺后悔当初为啥没有把那些老古董给剁了。就算剁不成,也应该给他们发配到俾灵去种青稞。

  现在国号也还没拟订,所以他还挺怕这件事儿黄了的。

  拓跋政宗到底还是容易患得患失。

  想到这儿,刚刚收到一对大东珠的惊喜也都被消磨了,他暗暗咬了咬牙关,然后暗暗的叹了口气。

  然后客气的把江宁太守给打发到别殿,让他先去行宫内用个饭再走。

  这夫妻之实都有了的,他要是女子没准儿现在孩子都生了一打了的第二次办婚礼的拓跋政宗,还像那待字闺中的大闺女似的,担心这个担心那个。

  担心上尧那些老东西和百姓不喜欢他,担心张殊同受制,担心他们两国合并共治的事儿能不能成。

  担心着担心着,一个月也过去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