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 / 2)

加入书签

链接:

这次「三讲」教育在总结和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索一条不搞政治运动、妥善解决党内问题、提高干部素质的新路子上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创造和积累了一些和平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

主要是:(一)科学认识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所处的客观环境,实事求是地分析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从实际出发采取正确的方针、原则和政策,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二)推动领导干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三)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必须着眼于启发自觉性,并把内因与外因有机结合起来,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四)促进领导干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必须坚决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庸俗习气,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五)搞好领导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来进行,用思想教育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发展。(六)认真贯彻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必须实行严格的领导责任制,逐级建立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

——胡锦涛:《在「三讲」教育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2000 年 12 月 16 日)

邓小平理论

百年党史关键词:用关键词解读党史故事

查看详情

邓小平理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它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以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1992 年 10 月,党的十四大对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系统概括,并称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立了这个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 年 9 月,党的十五大将其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载入党章,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邓小平理论以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