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1 / 1)

加入书签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指导下,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式作出解释和规定,扶贫开发工作各项机制逐步健全。

2014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地方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要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2014 年 5 月,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将精准扶贫概括为「四个精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

2015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精准扶贫纳入共享发展理念,首次在五年规划中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

2015 年 11 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精准脱贫的具体路径——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会议的召开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2016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明确了脱贫目标是到 2020 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简称「两不愁、三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的指导下,党和政府改革原有扶贫思路和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坚持「六个精准」要求,推动「五个一批」工程,努力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一系列问题,全力决战脱贫攻坚。经过 8 年持续奋斗,到 2020 年底,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 1 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链接: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我们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

——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2015 年 10 月 16 日)

经济发展新常态

百年党史关键词:用关键词解读党史故事

查看详情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而作出的重大判断。其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201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新常态」重要论断。2017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要论断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

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也没能例外,虽然短期内稳住了增长,但从 2011 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下行,持续多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逐步调整为个位数的中高速增长。虽然只是略有减速,但是许多习惯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的国内外人士纷纷热议: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是短期变化还是长期趋势?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态势究竟是怎样的?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