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1)

加入书签

「三个有利于」

百年党史关键词:用关键词解读党史故事

查看详情

「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在 1992 年南方谈话时提出的对改革开放判断的标准。主要内容是: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 年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提出了「三个有利于」。以「三个有利于」为代表,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党和国家发展又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一方面,随着东欧国家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陷入低潮,这对我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另一方面,冷战结束,世界开始走向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这为我国加入全球性竞争与合作格局提供了机遇;我国打破西方国家制裁,回旋余地增大。这样,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成为影响 90 年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大问题。

在这个重要历史关头,邓小平于 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向前发展,这是邓小平最关注的问题。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他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针对对改革开放的责难,邓小平强调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他强调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解决了阻碍改革开放前进的「姓资姓社」问题,为继续推动改革开放事业解除了思想疑惑。

除此之外,邓小平南方谈话还对困扰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从现在起到 21 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要埋头苦干。

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重要论断,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