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他(1 / 1)

加入书签

第三十七章 他

  删了联系方式,却删不掉心里的痕迹。能得知时为洋消息的渠道越来越少,于暄越来越珍惜关于他的每一条动态。听说他没有一次性考过科目三,听说他走出考场满头大汗,她又好笑又心疼。2021年3月,他还曾回头再去问叶繁有没有男友,问她京东买电器是否靠谱,叶繁一句“没买过”终结了他的死灰复燃。

  没有他的日子里,最折磨她的不是那些大事,而是那些渗透在生活各处的细节:在吃饭时,她会想到和他吃饭的场景;在开车时,她会想象他在身边的样子;过节时,她会想起她曾悄悄给他送过粽子;戴上口罩,她想起疫情期给他留口罩;看到核桃,她想起这是他喜欢的食物;看到鸡蛋,她想起他在她办公室两口一个蛋的样子;看到教室安排表,她想起她曾和他一起找过教室;手被打印纸割破,她想起他的手也曾被割破;看到卫生间,她想起他经常到楼下上厕所;他参加过的运动会集体舞歌曲,她一直不敢再听,每听一次就会想象他挥动彩带的样子;夏天,她总会想起他和她一起想到“南北普遍高温”的高中地理知识;在商场,她想起他常买的男装品牌,想起他也会买护肤品;看到小品,她会想起这是他喜欢的节目类型;她想起他卑微地加领导微信,想起他不吃葱、姜、蒜,想起他喜欢龙凤胎,想起和他有关的一切……过去的记忆,现在的想念,未来的想象,都错乱地交织在她一个人的时空中……

  于暄记得,2021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二,在内心给自己堆积了无数个慢慢绝望的理由后,于暄已经打算用绝望地心情解放自己了。可是,上天仿佛还有意犹未尽的部分让于暄去感受。她万万没有想到,当天下午,于暄路过一间教室时,偶遇来校招聘的时为洋姑姑。姑姑这个关系,是于暄趁时为洋不在场悄悄问到的。

  不知为什么,见到他姑姑,于暄有一种仿佛很熟悉的感觉,一点陌生感都没有。她觉得这就是相熟已久的亲人。他以及和他有关的一切,总是这样默默地合着她的心意。

  姑姑把于暄当学校工作人员一样聊了聊就业形势。姑姑万万不会想到,于暄趁时为洋不在教室的瞬间,对着她耳朵里悄悄说:“我喜欢他,但他不喜欢我。你知道就行。”于暄能感觉到自己说出这话的勇气,以及在眼中打转的泪水。姑姑眼睛一亮,点点头说:“我去跟他说。”于暄不再多说什么,走出教室。姑姑追出教室问于暄是哪里人,哪一年出生,于暄如实回答。在教室外,于暄含泪望着时为洋姑姑又说了一句:“我真的很喜欢他。”姑姑说:“我知道,我等一下跟他说哈!”于暄能猜到,不管姑姑说什么,时为洋都不会改变。但于暄仍然感激上苍,给了她一次见他亲人、让他亲人知道有人爱他的机会。只不过,上天只给于暄打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马上就关上了。时为洋很快就出来找姑姑,于暄不能再说,只能迅速离开。

  回想这个天意导演的场景,于暄首先感受到她的勇敢,为自己不为任何目的、不假思索的勇气感动,这是她第一次被自己感动。她觉得,为这份感情,她真的做到了所有她能做到的。对姑姑说出那些话时,她没有任何预谋、想法、计划,只有爱一个人的无畏和真挚。后来再从理性角度,她也能得到安慰:因为她也让他的家人知道,他有人爱,他很好,不用担心。

  那天下午于暄是有一点悲剧性的快乐的。她做了她想做的事,也见到了他。她震撼地发现,只有见到他,她才真正活过来。有他没他,她看上去都能生活下去,但只有有他的时候,她才感知到自己真正活着。原来,他的出现对她的影响这么大。她的生命期待着他的出现,眷恋着他的停留。

  晚上,于暄和叶繁在穗村外围的路上散步。于暄说,仿佛有些人是一点变化也没有的,只有从左芳等一些人的孩子的成长中看到时间的变化。这种停滞感偶尔让于暄惊讶,但还是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

  他们边走边讨论工作问题。没想到,时为洋竟发微信问叶繁最近有没有男朋友,这使得叶繁第一次跟时为洋就于暄的话题谈开。时为洋说,他和于暄不合适。看到这句话,于暄心痛:最合适的人,他却口口声声说不合适。他控诉她几大点:否定了他身边所有人,害得他在学校找不到对象,在他怒火上再加一把火,偏执,喜欢找他聊天。整个谈话过程中,时为洋还是老风格:叶繁说叶繁的,时为洋控诉他自己的,二人无法达成互动与沟通。

  谈话结束后,叶繁发现,时为洋为了一些他所谓的小处的对眼与合适,而放弃了于暄更看重的大的方面的合适。于暄对时为洋的做法,是很多陷入爱情中的女生都会做出来的正常行为,除非她不爱你。于暄非常感动。这是第一个站在她这边为她说话的人,叶繁仿佛为于暄打了翻身仗,为于暄扳回了一局。

  清明节后一进学校,于暄就看到了迎面走来的时为洋。这一次,既不是仅让她看看他背面或侧面,而是让她看到了正面。而一次短短的偶遇,于暄就能想出很多关于时为洋的信息。她想,时为洋有电动车,也不会像其他人那样骑车或开车去办公楼,而是选择走路过去,这和她一样。这么短的一段路,她更愿意运动一下。不管有没有交通工具,时为洋都没有因为现实条件的改变而变,和她一样。也许在这个世界上,自然而然就和于暄很像的人太少了,所以她才那么珍惜时为洋。

  不过,这个关于走路还是用交通工具的推断也许并不准确,因为后来时为洋买了红色马自达后,于暄也曾在停车场偶遇他中午开车到A楼附近吃饭。但这并不妨碍于暄一直以来对他们相似处的肯定:不管过去多久,他们还是会在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做相同的事,比如不约而同都在这一年春天主动申请参加一个宣讲,在彼此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类似的选择……还有很多想得起来和想不起来的重叠,这些都无法推翻于暄对于这份相似的认定。虽然随着时间线的伸展,时为洋做出的一些选择和决定也会让于暄重新看待他,让她偶尔强化一个推断:也许时为洋日常呈现出来的、与她一致的相似点,是时为洋本人想摆脱的状态。她所珍视的他的特点,是他自卑的缺点。他内心深处也许追求着和他本人完全不同的风格——因为缺失,所以要弥补。原来,于暄喜欢的,是他不喜欢的。

  于暄想起江展说的,他和他妻子太像了,所以一路走来感觉不到相似。而于暄正好相反,她在时为洋身上明确感到了神奇的相似,他的各种细节和做法都不会给她带来异样的感受——他做什么,她都不用努力去思考或贴近他的立场理解,因为他的做法就是她的做法,仿佛天生相通。这种相似超出一般水平,不得不引起她的注意,而时为洋偏偏又不太注意。所以,重复的问题又出现了:他们到底是相似,还是不相似?还是说,他们既相似又不相似?于暄不执着于寻找答案。因为于暄的思路是一个循环:相似问题早已不重要,喜欢不需要理由。

  现实还在继续。时为洋调整岗位,去了蓝佳所在的部门工作。于暄曾吃醋把时为洋万一真和蓝佳同去了同一部门的担忧告诉江展,这是多么可怕的预言,现在又是多么心痛的应验。她觉得时为洋始终在追随蓝佳。这是于暄的老毛病。她只不过是把事情往最坏处想,先狠狠吃醋,然后希望得到稍好一些的结果,希望不是她想得那样,这样还能高兴一些。但是,于暄也能有理性感觉到,也许时为洋不为蓝佳而去,而只是想调整工作,但这也让于暄对他失望。如果是这个动机,于暄甚至能猜到原因。在一个环境中,只要出现一件他当时无法理解的事,就可能没有回转余地,这和他在感情中对待于暄是一样的风格。体谅都是相互的。时为洋总是要求别人从他的立场为他想问题,却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想问题。对时为洋偶尔保有理性的于暄想问:像他这样去看待周围人,有几个人能被他真心认可呢?再或者说,他只看表面。只要对方表面做得好,他就可以认可对方。表面上做得不好,即使本质是纯良的,他也不再深入去理解和认可了。对人浅尝辄止,这应该就是时为洋的作风了。

  往后,类似这样的偶遇零星散发,但正面互动为零。这逐渐让于暄找到了她的感情自处方式。她想,她以后也不用花精力难过了,对于这么像她的他,她想喜欢就喜欢吧,无关他们之间的关系现状和结果。以前她是争取他有所回应的爱,现在,她只想自己安顿好对他的喜欢。她知道,再多的理智分析也战胜不了她的情感。爱一个人是顽疾,是改不掉、治不好的。当然,前提是真心去爱。这种状态的于暄获得了爱的自由。

  偶尔,于暄也会整理她这些年难过的思路。总的来说,是不理解时为洋。她不理解她和时为洋那么相似与契合,为什么时为洋不能认真看看她的感情,调整固有感情观,重视她这份感情?她不理解时为洋知道她感情的重量后,为什么要用最冷漠的方式对待她,再没真心把她当过朋友?她不理解哪怕到最后,仅以一个普通相识的关系来衡量,时为洋为什么不能记她一些好,记得她曾经为他赴汤蹈火、毫无保留的帮助和付出?即使最后,他都没有对她说过一句对不起,也没有再回复过她任何一条消息,哪怕是最后一条。

  她依旧无法认同他的那一套感情观念。并非她也无法改变深层观念,而是她不想把原本更接近人生规律与本质的观念,改成时为洋那些远离本质、一直绕路的观念。观念没有高下之分,但确也有透彻与否的分别。也许她错就错在,她没有放任和接受时为洋,她始终想要把他带到她的位置上来,但时为洋不想走那条路,即使绕路、走错路,他依然只想按照他的路去走。于暄所有的努力,不过是想给自己,也给他一个机会,但他想不到这个层面,只要不是他预设的类型,他就会考虑都不考虑地斩断。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