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七十二章

在场没有人表态,场面再度陷入僵局,韩公环顾四周,想了想还是决定替年轻人打了圆场,顺道再试试他,“后生,你适才所言称的上是个法子,只不过前车之鉴太过惨痛,如今商人失去对官员的信任感,不敢轻易掏出荷袋,这又该如何是好啊?”

纵观北州交通发展史,用走走停停来形容毫不为过,首先是官办铁路,除北峊线、北丼线、北?线外,皆因银库空虚而搁置,后又不得已以高息、路权等条件向倭国借款,外债压力下政府不得已通过征收赋税等方式缓解经济压力,最终承担的还是商民。

其次是官商合办,也就是韩公适才所言的前车之鉴,官府要修路,直接以军事战事名义向商户“借款”即可,即便能取得合作,银库谁来监理?官府以任意缘由挪用公款,只怕商户们声也不敢吱。如果说这些只是商人对官府的不信任而产生的臆想,那铁路修好之后的利益该如何划分?林舟能保证商人的利益吗?

最后是商办铁路,放眼全国,成效不是没有,万花丛中一点绿,更多的淹没于浪潮。

林舟还未作答,这时已经有激进之人站了起来:“后生!你的确是看中眼下最棘手,也是对未来最长远问题!但踌躇满志没有丝毫用处!你虽家底厚,但没有历事,没有声望,没有人脉,如韩公这般商海沉浮之前辈,尚不能轻易说自己能够主持大局,你这……小辈如此狂妄自大,往轻里说你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往重里说你就是在行招摇撞骗之事!”

这人讲得脸红脖子粗,他的一番话再次将全场气氛拉到高点,林舟还没有讲话便觉得口干舌燥,正了正衣襟,回答道:“望在座谅小辈直言,世间之事,往往成者稀,未成者众,稀的故事妙趣生辉,众的故事鲜有人知。但修路并不是世间之事,而是我们自己的事!”

“在座都知道州与州之间需要凿通线路,需要往来畅通,商运如何开?路开。路如何开?大家双眼清澈,看到了官府的有所作为,大家垂眼叹息,看到了官府的捉襟见肘。那现下应当如何是好?种子等不来一场雨,我们就放任不管了吗?”

林舟盼顾全场,见适才闹得最凶之人悄无声息坐了下去,继续说:“路,必须开,不能借外人之力开,得我们自己开,在座皆北州城内数一数二的大商人,比起只能翘首以待的平民,我们似乎比他们多些能力改变格局。”

“这种格局并非三年五载的获利,也并非从北州运往泉州的大米总数,而是一种长远的,有益于民,有益于国,更有益于子孙后代不受我们这辈的苦,人活一世,钱财是留不下的,能留下的,能让后世铭记的,有你对这个社会的贡献,以及深远影响。”

终于没有人再发言,林舟朝守在门口良久的张子文点了点头。张子文抱着一叠卷书过来,分发给每位商人代表。

林舟接着说:“这是我写……这是林会长交代我写下的商会要事,并特定嘱咐我向各位转述,请各位相信他能剩余半载时间尽会长之责,带领商会,保卫商会。小辈定当竭尽全力行会长腿脚之事。”

林舟的三两言又回到最初所言,只不过这时候就有人在狐疑了,看这小辈气焰,当真只是做个跑腿子吗?刚才那番激论真是林会长的思想吗?

“大伙还有什么顾虑吗?”韩公说话了,“我就先表个态,商会成立之初,是大伙自发聚集在一起,谋共同之发展,有利均沾,有害共御。随着商会不断壮大,渐渐地,我们公举会长,效仿官律,以制商律,共维商事。商律表明会长任期届满两年以更替,我尊重林会长疏愿,就让这小辈代替行事了罢!”

“我同意。”在座有位中年商人开口,“这小辈才智过人,颇有青胜于蓝之苗头,姑且让其一试。”

“我也同意。”

“同意。”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