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 54 章

  第54章

  顾梦詹和关雎之所以出现在江南便如此大张旗鼓, 便是在等一个机会,如今漕运的人主动将机会递到他们面前,两人自然不会错过。

  “归仓园在江南如此有名?”关雎拿过请帖看了一眼帖子上所写的金额。

  归仓园如今的拍卖尚未开始, 但是底价竟然要三千两黄金。

  若是各个财大气粗的商人聚到一起, 这园子最少价格也要八千两金子朝上,这价格是关雎闻所未闻的,实在是过于高昂了。

  “士农工商, 商人在最底层,虽然富有但说出去总归有些让人瞧不起。”

  “如今的大周并不限制商人子嗣考科举,因此商人足够富有之后自然想要身份更上一层楼。”

  “归仓园是前朝阁老的旧居, 如今虽然已经改朝换代,但在江南一带说起当初那位阁老的名字可谓是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如今商人花大价钱买下这园子,无非是想自家的子孙后代住进去, 沾染一丝阁老留下的文气。”

  “不说让族中孩童各个开蒙, 日后官运通亨,哪怕一窝孩子中只有一个孩子成材, 能够考中科举, 对于日后的家族绵延,改换门庭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关雎听完这些结束, 不禁有些咂舌, 若是大部分商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参加拍卖,想来价格定然居高不下。

  “这宅子只有成功到了我们手上, 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顾梦詹将请帖放到一旁, 不再关注。

  距离拍卖会还有几日, 关雎也没有清闲。

  而是像之前在黄石一般, 在各大铺子中扫货。

  而顾梦詹则是开启同各行各业的交际。

  两人都在等待着拍卖会的开始。

  拍卖会是直接在归仓园中进行的,归仓园其实处于闹市之中,但由于归仓园在江南的名声太响,让人哪怕不过是偶尔的经过,都会忍不住放轻手脚,反而有了闹中取静的意思。

  归仓园一入门便是大片大片的竹林。竹林中还有不少石凳供人休息,听闻当年前朝阁老在世时,也最喜欢这片竹林,时常在这竹林中训诫后人。

  只可惜这些训诫再也寻不到,当年阁老的后人也逐渐淹没在人海茫茫之中,再无踪迹。

  或许后代人吹嘘的时候回想起自家祖上曾经也是出过大人物的,但也不知道周围是否会有人相信。

  归仓园的价格高昂,院中的景色自然也被精心呵护。

  三步一水,五步一景,梅兰竹菊各个不落,将文人的清高古雅和深厚的家族底蕴,展现的淋漓尽致。

  顾梦詹和关雎随着众人前往拍卖的房间,一路上有不少商人都在感叹。

  归仓园虽然在江南十分有名望,但是对于顾梦詹这种适应皇家庄园的奢华,对于归仓园的各种景象心中并无什么震撼之情。

  不过为了让后面自己一掷千金的形象更真实一些,顾梦詹扫了一眼周围人激动的神色,还是低下头对关雎窃窃私语。

  关雎最开始虽然震惊于江南园子的景象,但此时心中也毫无波澜,不过为了配合顾梦詹的动作。

  还是表现出一副很是心动的模样,扯着顾梦詹的袖子,说他们今日一定要将这园子买下来。

  介于两人这几日在江南大手大脚的花销,周围的商人虽然还没有正式打招呼认识,但已经知晓了两人的名头。

  其中几人对视一眼,很快又岔开视线,并未惹人注意。

  一行人跟着典当行的引导人来到湖中心的凉亭上,才算终于到了拍卖的地点。

  典当行一一核对过众人的请帖之后,并没有讲多少废话,而是直接说出了起拍价,三千两黄金。

  并且每一次加价,不得低于一百两黄金。

  这个价格不可谓不昂贵,但能够参与这次拍卖的不过有十个人。

  这十个人家大业大,族中都有百年的积累,随便说出去一个都是有名的江南大姓,因此听到价格之后眉毛都没有动,只催促着典当行的人快快开始。

  典当行开始起拍之后,便有商人直接一千两一千两往上加。

  但顾梦詹和关雎却始终没有声响,仿佛是对这宅子毫无兴趣。

  坐在顾梦詹身旁的两人是加价最猛的两人,看到顾梦詹不动如山的模样,神色微微有些变化。

  不过在看到关雎时不时看一看湖心亭,衣服欢喜的模样,两人又放心下来。

  顾梦詹虽然来江南的时间不长,但是这一路上他们打听的已经足够清楚了。

  这位孙家郎君很是喜欢自己这位新婚妻子,在黄石时曾经为了哄这位新婚妻子开心,曾经花高价买了一面镜子。

  这镜子还不知道会不会被喜欢,孙家郎君便肯花这么多钱买下。

  如今这园子明显更得欢心,想来只要说两句枕边风,这位孙家郎君定然会开口出价的。

  就是不知这位孙家郎君的底线是多少,如今这价格已经到了八千两黄金,也不知道这位郎君能否接受这么高昂的价格。

  两位商人都是漕运暗中安排的人手,今日来参加拍卖会也是过来评估顾梦詹的底蕴实力。

  若是顾梦詹能够一掷千金买下这园子自然是好的,若是顾梦詹不准备花钱买下,他们自然会出手。

  但如果顾梦詹始终不曾叫价,他们也不准备进行下一步计划。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