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1 / 2)

加入书签

中天竺的老国王亡故了,其大臣阿罗那顺叛乱,自封为王,已册封了王妃,颁布了法令,俨然一国之正主。

而死去的国王,名叫尸罗逸多,也作诗罗逸多、尸罗迭多(Siladitya),即著名的戒日王,乃是统一北印广大国土的戒日王朝的建立者,又是个剧作家、诗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戒日王曾经在国家最强盛的时候接见过玄奘,经过玄奘的努力宣传,与唐朝建立了十分友好的关系。

戒日王曾问玄奘:「听说你们中国有个秦王是圣人,英明神武,有关他的传说在我们这里流传许久了,这些都是真的吗?」

玄奘便为戒日王讲述了唐朝的国力及李世民的丰功伟绩,戒日王闻之大喜,立即写信给李世民,表示一定要同唐朝修好。李世民收到来信,也很高兴,派云骑尉梁怀璥去回信。戒日王收到回信,便派使团随同梁怀璥一同抵达长安。为了互通有无,李世民又派出唐朝的使团去往天竺,这正是王玄策初次出使的缘由,戒日王亲自出迎。而唐朝第二次派使团出使印度,依然是要同中天竺礼尚往来,互通有无。

然而,戒日王死了,因为没有儿子,他一死,国内就出现了内乱。原先是大臣,现在篡权为王的阿罗那顺,没有戒日王那样的才略,也不怎么善良,可能脑子也大好使,听说唐朝的使者团来了,还押着沿途各国送给唐朝的贡品,非但没有出来相迎,还把他们给劫了。

抢劫进行得很顺利,贡品都被抢了个精光,就连私人物品也不能幸免。使团三十人拼死抵抗,但力战不敌,几乎全部战死,只剩下王玄策本人及副使蒋师仁,被阿罗那顺抓进了监狱。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抢劫是态度的体现。

阿罗那顺并不在乎唐朝的感受,似乎颇瞧不起唐朝。他并没有觉得唐朝像大家都吹嘘的那样国力强盛。况且,一个同旧王室关系极好的国家派出来的使团,只能是他清洗的对象。其中利弊,他必然是算计过的。不过,抢劫如何?杀人又如何?隔着世上最高的山脉,难道他还能派兵打我不成?

阿罗那顺最终为自己的这次失策付出惨痛的代价。

他目前当然掂量不出惨痛代价的分量,因为谁都不认为两个阶下囚能对北印度之王构成什么威胁,他只惊喜于抢掠下来的贡品的分量,轻视看守,让王玄策和蒋师仁连夜跑了。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