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1 / 2)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明朝国内局势一塌糊涂,锦州祖大寿被围,崇祯帝命令洪承畴率领十三万军队出关援助,所谓「九边精锐,尽赴此役」,松锦大战一打就是好几年,最后以明军全军覆没告终,彻底打没了明朝的最后家底。

但即使这样,也抵挡不住满清的攻势。辽东固然可以守住,但后金征服蒙古以后,可以从整个长城防线各处突破入关。崇祯朝清军五次入关,最远的一次甚至从长城打到了山东济南。一路自然也是烧杀掳掠,明朝政府调集重兵也无济于事。

更重要的是,清军和农民军好像说好了一样,每次国内农民军刚刚被镇压下去,清军就入关,接着官军赶快去打清军,再接着农民军死灰复燃。等到清军刚走,农民军就又闹起来,使得明军长期出于两线作战状态。

比如崇祯九年,那是崇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高迎祥被凌迟,张献忠投降,李自成被击败追杀,各路起义军死的死,散的散,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然后清军入关,一切被推倒重来。

相比于明末的形势,清朝就幸福多了。

清朝的最主要对手就是太平天国。

其他势力对王朝的威胁性是无法与太平天国和明末农民起义相比的。捻军鼎盛时期也不过二十几万人,而明末高迎祥、李自成都是数十万人的规模,李自成在崇祯后期是可以稳占一个省逐步发展的,相比之下捻军的规模太小。

而太平天国……实在是太奇葩了。

由于晚清的军队实在是太废,所以太平天国前期打得顺风顺水,没怎么废力气就打下了南京城,相比明末的起义军连个县城都不能稳稳占住,实在是舒服得很。

可是偏偏洪秀全、杨秀清俩人不作为,一头扎进南京「小天堂」后就不挪窝了。仅仅派出一支偏师北伐,俩人蹲在南京跟清朝打起了阵地战,什么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一个个打,坐在地上等着清朝来包围。而且中间居然还内讧,战斗力顿减,折腾了十几年后最终被灭掉了。

所谓猪一样的对手就是这个意思,清朝皇帝捡着了。

而清朝面临的外患,也和明朝不一样。

清朝面临的不是关外的少数民族威胁,而是英法联军。可是英法联军不是敌国,仅仅是一支远征军,一锤子买卖,并不需要常年组织一个精锐方面军来对付(何况组织了也没用,反正打不过)。关键是大清还有一个大明不具备的绝技——求和!条约一签,洋大人还能帮着一起剿洪秀全。

所以清朝的局势,总体讲要比明朝好很多。

再来看第二点:内政局势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